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张玉、尹润东
你见过顺治年间的信票吗?你知道“康乾盛世”时的物价吗?你清楚古代如何统计管理人口吗?你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时民间的境况吗?这一切,都可以从河北省档案馆重磅打造的《河北省档案馆清代档案精粹》中找到答案。
(资料图片)
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
河北省在清代属直隶省,管辖范围包括如今的京津冀大部及内蒙古、辽宁、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素有“畿辅之地”之称,所以,要想了解或者研究清代的历史,绝对绕不开河北这片区域。
据河北省档案馆副馆长杨文丰介绍,作为河北省惟一一家永久保存档案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现馆藏档案、资料110万卷(册)27万件,其中清代档案6132卷,时间跨度从顺治十五年(1658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司法、农业、水利、天文、地理等方面,不仅从微观上详细、具体的反映了清代县域经济的历史概貌,宏观上也对研究清代的历史提供了史料参考。但是,河北省档案馆自1959年建立以来,除了1999年出版的《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中选入了少量清代档案外,尚未对馆藏的清代档案进行系统开发,大量珍贵的资料“藏在深闺无人识”,自身的历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填补馆藏清代档案系统开发的空白,让这些珍贵档案走出石室金匮,向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气息,满足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需求,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省档案馆于2021年启动《河北省档案馆清代档案精粹》编研工作,从馆藏资料中掇菁撷华,精选档案195件,图片291张,分为职官、军事、政法、文化教育卫生、财政、农业林业工商业、其他七大类,并辅以简略的文字说明。每大类档案以时间为序,兼顾问题进行排列,无从考证时间的档案则排于类末。
杨文丰说,《河北省档案馆清代档案精粹》中,绝大部分档案为首次公布,为研究河北省清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也使得本书更具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河北省档案馆清代档案精粹》里面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它们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几何?在河北省档案馆的办公室里,本书的副主编之一李振军饶有兴趣的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档案。
书中收录的第一份档案,是一件康熙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九日(1718年7月26日)的“信票”,又称“宪票”,是清代地方官府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的常用票文。原票长52厘米,宽57厘米,“这是直隶真顺等处督河分府为考核所属管理河道官员履历、政事等情况,发给获鹿县(现石家庄鹿泉区)官员的信票。”
“政法”类排在首位的档案,是顺治十五年六月初十日(1658年7月10日)的地契,也是河北省档案馆馆藏年代最为久远的档案,内容是僧人洞明用140两银子,购买了一顷六十亩的土地,“你看,地契上面盖有官印,为官契。”
最有价值的档案,则是“政法”类的“获鹿县永壁村保甲册”。“这可以说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了,还入选了第一批《中国档案文化遗产名录》。”李振军说。这让人颇有些意外,因为这份档案的时间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时间既不久远,事件也非重大,在外行人看来怎么也和“镇馆之宝”联系不到一起。对此李振军解释说,这份档案的珍贵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详细,共计207页,厚3.5厘米,登录了187户863人的详细信息;二是彩色配图,制作精美,实属馆藏档案中难得的精品。
李振军说:“当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档案中反映了基层户籍管理、人口数量、家庭结构、雇工及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等情况。每户人的居住地点、左邻右舍以及保正、甲长、牌头人员姓名等均有标注,对人口的管理可谓完备,对研究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非只是简单的档案罗列,更是一部了解清代历史的窗口,除了学术价值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鉴赏性。
通过一页页档案,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比如重大历史事件方面,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强迫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签下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而书中展示了一份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1901年8月1日)的“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告示”,要求严惩外省官员,拆除大沽炮台,给予各国赔款并允许留兵驻守北京至沿海的通道等内容,近代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处境跃然纸上,让人既气愤又无奈,也为一个多月后《辛丑条约》的签订埋下了根苗。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在旅顺口爆发,但清政府却打出了“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的旗号。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连续发布了多个告示,包括书中收录的“保持中立”告示,“收缴民间军火”告示,“严查前往战地”告示等,成为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的历史见证。
社会制度方面,众所周知封建社会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 一份同治七年九月二十一日(1868年10月15日)的“刘庆云嫁卖生妻刘氏书”,真实的反映了妇女低下的地位。所谓“嫁卖生妻”,是指前夫以贫穷或夫妻美系不睦等理由,在没有正式休妻的情况下,收受钱财将妻子嫁于他人。本档案是刘庆云以妻子不与自己同心度日、终日闲游、不伦家事为由,写的退婚及改嫁书,改嫁由刘庆云及妻刘氏父亲议定,退身价600千文,上有宗族人、立退约人姓名、立约日期,并有刘庆云手脚印模,对研究“嫁卖生妻”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如果想了解清代的物价水平,则可以参考“其他”类中,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定府修建筑物账册”的档案,“红土十斤,每斤银二分五厘,计银二钱五分;烟子三斤,每斤银八分,计银二钱四分”,明细一目了然。
“《河北省档案馆清代档案精粹》这本书,是我馆利用馆藏深挖档案精品的一次成功尝试,是有效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深入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职责要求,也是奋进‘十四五’档案方志人在行动的具体体现。”杨文丰说道。
关键词:
上一篇:朱自清散文《绿》(朱自清散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