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资料图)
□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吴良艺
盛夏广西,漓江流域,白鹭嬉戏、鱼翔浅底,处处展现着桂林山水的秀美;山峰环抱碧水,湖内岛屿交错,生态奇美的凌云浩坤湖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壮乡广西的天然优势,更是金字招牌。
一流的山水,需要一流呵护。近年来,广西政法机关将法治理念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立足主责主业,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司法、普法力度,凝聚起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合力,书写了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的生动篇章。
激发新动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广西政法机关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让广西生态保护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配齐漓江流域的执法船、巡逻艇,到市、县、乡、村四级生态警务机制全面铺开;从组建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到成立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广西公安机关从体制机制入手,统筹推进生态警务改革,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源性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与原有的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形成互补,公安机关从聚焦漓江到辐射全域。”桂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韦星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桂林市生态警务机制全面升级,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推动公安参与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2022年11月8日,一场意义斐然的活动在象鼻山下举行。
在这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桂林市委政法委、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桂林市人民检察院、桂林市公安局等11家单位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执法监督与司法协作配合高水准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框架意见》。
这是司法护航美丽生态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漓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桂林中院进一步推动环境司法保护从单一分散、临时随机的合作向系统整体、制度协作、常态规范合作转变。
近年来,广西法院持续深化环境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专门化环境资源审判组织和裁判规则体系,加强专门化审判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司法裁判规则,推动环境资源审判理念、机制、规则、模式实现现代化转型。
护好新生态
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共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8135件11309人;17件案件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精品优质案件,1件案件获评2021—2022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这是广西检察机关依法发挥检察职能守护秀美生态的一份“成绩单”。
广西检察机关围绕中心工作,保障“美丽海湾”建设,部署开展“守护海洋”专项监督,重点办理陆源污染防治、海洋资源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加强矿产资源司法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检察履职促进良好生态环境更好惠及民生福祉。
广西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重点流域区域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用最严格的司法保护八桂大地生态环境。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广西法院共受理一审环境资源类案件38685件,审结36924件。
在推动广西绿色发展中,公安力量持续彰显。自治区公安厅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严格落实湖河长制,强化与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破获食药环刑事案件3361起,破获破坏涉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7436起。
共绘新画卷
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能自觉。
自治区司法厅以“八五”普法规划为总抓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推动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理念家喻户晓、落地见效。
同时,广西政法机关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持续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通过公开庭审、巡回审判、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把一个个鲜活案例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夯实环境资源保护法治基础。
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不能解决,“人人参与生态保护”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广西政法机关把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与切实保障民生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帮助群众正确用好生态资源发展经济,构建起广西生态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让秀美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今日广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生态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